工作做的好不好体现在哪里?看数据。怎么找出账户中存在的问题?看数据。
一切不以数据为根据的账户优化,都是耍流氓。
数据分析的能力,不是进入竞价行业的门槛,但却是竞价员自我提升和进阶的必备项。
很多竞价员都会反思自己为什么做不好数据分析,答案也许恰是因为你不了解它。
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一个表格——搜索词报告,其实很多竞价员并不懂搜索词报告。虽然他们每天都会打开它,对它进行分析,但大部分都只是基于一些基本操作,像“否词、拓词、匹配”等。
要知道,搜索词报告往往反映了用户的真实需求,我们在账户优化过程中,很多收量、放量、规避无效流量等,都需要通过分析搜索词报告进行操作。
总而言之,搜索词报告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发现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优化方向。
分析消费需求
搜索词是用户自主搜索的词,它包含了用户的需求。我们便可通过搜索词报告分析不同搜索词背后所反映的用户搜索需求和心理活动。
比如用户搜索词为“竞价培训多少钱”,那么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搜索需求为想了解竞价培训多少钱,根源目的是想要改变、升职加薪,或职业技能遇到瓶颈。
那么分析完后,我们基本就了解到用户比较在意价格,所以可以在创意中加入“价格一览表”之类的信息,或者以工资来影射费用。
例如:“竞价培训多少钱?毕业3个月赚回学费”。
在描述中,我们便可突出培训机构的实力、技术等来对应访客心理活动,最后在加上相关优惠信息突破用户最后一道防线。
增加优质流量
搜索词报告一定不是用来收量的,查看有转化且高意向的需求,想办法进行放量。
我们以“产品价格和产品功能”两种类型的搜索词为例,从意向来判断,你觉得搜索“产品价格和产品功能”的两类流量,哪类流量意向更强?
显然是:价格>功能。
那么在出价上就要有所区分。竞价是一个花钱买流量的游戏,再具切一点就是花钱买精准流量的游戏。
那么,在产品功能上,可以出价为1元或2元,价格不要太高;而产品价格,很明显,用户就是奔着产品购买去的,当他转化后,你的利润完全可以承担你的成本,可以出价10元,甚至20元,在你能够承受或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出价即可。
规避无效流量
绝大多数人是对自己买来的流量没有深入的分析过的,我们需要从细节出发用利用不同维度的筛选功能找到无效或低质流量。
首先要打开搜索词报告,然后直接按照“搜索词”进行降序排列,找到以下三种关键词进行规避。
01. 找到低意向搜索词
这需要我们对关键词购买阶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加高意向流量,规避低意向流量。
02. 找到无效下拉搜索词
下拉词展现高点击率低,搜索意图较低,找到下拉词进行有效规避。
03. 找到恶意点击流量
有时候看着搜索词很精确,意向也很强但就是没转化,这种情况可能就是遇到了恶意点击或者恶意刷量。
这种无效流量的特点是短时间、同IP、多次点击、不同关键词。比如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竞争对手点击:
那么找到这些无效流量之后,应该如何规避呢?
第一步打开商盾,进入“屏蔽管理”后,选择“手动展现屏蔽”,点击“新增商盾ID+IP屏蔽”;
第二步打开实时访客,找到他的入口页面,找到“&sdckid”与“&bd_vid”中间的一串符号,这就是他的商盾ID;
最后一步将要屏蔽的商盾ID和IP地址添加上去即可。
在搜索词报告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搜索词跟关键词一模一样,但是成本很高还没转化。
现在很多搜索词报告中,搜索词跟关键词一模一样,但就是没有咨询没有转化。
是因为现在流量越来越贵,词语太相关说明账户中用了大量的精确或者是短语匹配,根本没有智能核心匹配,才会导致账户中关键词和搜索词一模一样。
这样的账户肯定会存在均价高的现象,很多小预算账户就是把词做的很精确,也不敢放匹配,这样账户就会跑不起来,于是又去提价,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有时候不必过于关注搜索词的精准度,大胆放量就好啦。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数据分析也是如此。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分析它、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