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一家有30多名科研人员集资创办的小厂在投资人赵燕的带领下,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从年亏损30万干到了税后利润1200万。
怎么做到的?赵燕扭转乾坤的第一招,不是去着急忙慌地找来一流的营销人员,把宝贝弄上去,shua单推广砸销量。她拯救这家小破厂的第一步是回到原点,踏踏实实搞产品质量。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赵燕花50万从北京聘请了当时山东地区同级别企业年薪最高的职业经理人,惹得华熙的两个创始人一起di制!她力排众议,自掏腰包25万,让这位职业经理人用一年的时间把华熙生物的质量体系给建好了。
请问各位做电商的同学们好好思考一下,20年后把这家小厂子做到市值超700亿的领袖,她的第一步是怎么启动的,而你自己的店铺呢?平日90%的时间是花在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磨上,还是天天都在搞推广营销呢?我们反复提及的那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质量体系构建好了,一下子又赚上千万的利润,那么赵燕是用了什么方法进一步把华熙生物做大做强的呢?答案就在本案例拆解的第二集:顺势转型,扶摇直上。
一、当企业处于顺境的时候,最应该干嘛?“打掉重来!”
昨天我们说了,由于投资人赵燕的入局,这个小破厂用了2年的时间不仅扭亏为盈,一下子还变成一家年利润超千万的大厂。
一下子变化这么大,你觉得团队成员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就是不说出来,赵燕也感受到了大家懈怠的心里,她认为需要给团队确立一个更加远大的目标才有持续进步的动力。此刻咱们店铺掌柜可以对标一下赵燕的决策,问问自己当前给自己的店铺和团队设立了怎样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能否激励整个团队持续增长,不断进步呢?
话说回来,那么赵燕到底给团队制定了怎样的目标呢?这个目标就是:“我们要成为全球玻尿酸最大的生产企业!”目标有了,接下来下一步是什么动作呢?把目标拆解为OKR,对吧?这是我们在读书会反复练习的一个实操步骤了。赵燕认为,想要做到世界上第一的玻尿酸生产企业,那么就必须自己建厂,否则绝无可能。于是,她决定公司从2003年开始投入8800万自建一家全球规模最大的玻尿酸工厂。
注意!计划做到这里,我们来算算那个时候华熙生物的家底,到底能不能干这件事儿?2003年华熙的年销售额是2000万,税后利润是1200万。自建工厂的预算是多少?8800万!
请问如果是你来掌舵的话,你知道这个预算数字后,还会决定要投资建厂么?把你的想法可以写下来,我们看看赵燕是怎么做的。
她不仅决定要建厂,而且还要按照世界上最高的标准去建厂。什么意思?工厂不仅要满足GMP,也就是关于药物、医疗产品的质量标准,还需要同时通过美国FDA和咱们中国CFDA的双认证。
面对如此重要的一个决策,华熙生物内部团队是怎么个态度呢?全员反对,包括两个创始人股东,也是同样的态度。这个时候赵燕是怎么办的呢?
没办法,只能让那两个股东变成了优先股,不投钱只拿固定的分红。说白了,他们不再担风险,无论企业下一步做得如何,他们都能拿到固定的钱,后续所有的投入由赵燕一个人来投,风险的大头由她自己来担。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燕又用了2年的时间投入了8800万,让工厂通过了GMP的认证,把这个世界上第一大的玻尿酸工厂盖出来了。这座先进的工厂落成之后,华熙生物就能生产全级别的透明质酸。什么叫全级别,也就是说yi药级的、外用级的和食品级的,华熙生物全都能搞定。
正因为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能够满足世界上最严苛标准的审核,随后全球的国际大牌的化妆品,凡是使用玻尿酸类别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从华熙生物购买的。就这样,又用了2年时间,华熙生物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玻尿酸生产企业!
二、成为世界上第一,幸福了吗?不,华熙生物最大的危机来了!
从03年决定投入8800万建厂开始,一直到2007年成为玻尿酸世界上第一,赵燕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就让这样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涅槃重生,一举成为了世界上美容医疗行业上游的顶级企业。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03年赵燕当时坚持花费50万请来了一流的职业经理人构建质量体系,没有05年决定投入8800万建厂,后来的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讲到这里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店铺,在过去这些年,你是否有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坚持做正确而难的事情?在别人都不理解的情况下,还坚持傻傻地投入?如果你没有经历和承受过别人无法承担的难处,凭什么你的店铺就能突破竞争,一飞冲天呢?
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赵燕向所有人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不仅如此,华熙生物每年的增长还能超过50%,这样的盛世局面是当初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那这下总该歇歇了,对吗?
在所有人都认为可以喘口气,享受一下舒服日子的时候,赵燕却看到华熙生物正在陷入一个巨大的陷阱之中。这个时候,由于华熙生物是玻尿酸市场上最大的玩家,产品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所以公司的日子可以说是非常好过。好过到什么地步呢?赵燕说:“当时客户来买我们的透明质酸的时候,人家稍微催得急一点,我们的销售人员就敢自己把电话给挂了,不卖了!”
我们做电商的有几个经历过这个待遇?卖方成了甲方,买家给钱都不要,你说那个时候华熙有多牛。赵燕说:“在那个时候,华熙生物从来没有超过100万的应收款项,从来都是现款现货,概不赊账。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的不是开心,而是公司的大危机来了!”
赵燕认为,如此骄傲自满的企业,它还能走多久?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舒适的,公司本身在高速增长,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人家求爷爷告奶奶在你厂子门口守着买货,团队成员就膨胀了。赵燕去开董事会,提出华熙该设定下一步新的目标的时候,其他人当面不说,事后却纷纷议论:“这董事长事儿真多,现在公司赚了那么多钱了,你还要提出那么多要求,又要开始折腾了!”
赵燕意识到,这个时候团队如果还是靠着内驱已经不能解决这个危机。以前没钱的时候,大家还有一股子拼劲儿,不为别的,就为多赚钱,买房买车。现在呢?很多员工早就财富自由了,再用钱来激励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赵燕要如何二次破局呢?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华熙案例系列的第三集:再攀高峰!